国内碳捕集百亿市场待发掘
发布时间:2013/7/25 0:00:00 来源:中国节能服务网 作者:赵荣恺 浏览:3061次
近年來,“低碳”概念旋风般风靡全球,我国也在加速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近期多部委发布规划和通知进行相关部署。有专家估计,我国碳捕集产业未来十年将超过百亿元,再加上碳利用和碳封存,市场规模更大。
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过去30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迅速,目前的年排放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尽管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作为补救措施之一,人类正在尝试将碳进行捕获、利用与封存。
节能服务公司参与节能减排工作过程中,有不少业务也涉及二氧化碳的减排,如果能够把它们“捕获”,利润将进一步加大,市场空间也会更为广泛。
降低成本是关键
据科技部网站23日消息,近日,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向四大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项目资助327万英镑,以支持其在北海废弃油气田或盐碱含水层开展二氧化碳储存的地质可行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S)将助推英国在2050年实现将碳排放量减少80%的目标。
业内人士介绍,与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潮汐发电等设备相比,碳捕捉与储存设施不具备吸引力,过去十年技术发展缓慢。但是,近年来随着减排逐渐得到重视,碳捕集发展加快。不过,目前碳捕捉和封存仍主要处于示范试验阶段。
现阶段,碳捕捉和运输环节的技术均可以实现,并且已经比较成熟,目前的研究重点在如何降低成本上。但封存过程带来的隐患很难克服,封存涉及到长期封存效果的验证,目前并没有最终的解决方案。解决封存问题是目前技术的关键所在。
在经济方面,由于资金需求量巨大,碳捕集和封存的示范和商业化利用,离不开政府资金的支持。
国内政策支持
今年5月,发改委下达了《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通知》,被业内视为国内首部碳捕集产业规划。而早在3月,科技部就发布了《“十二五”国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国家连发两部文件,直接指明了CCUS产业未来商业化导向。据悉,未来将有更多扶持政策予以推进。
据测算,未来10年这一产业有望达数百亿级规模。业内专家指出,从二氧化碳交易价格来看,所谓数百亿级别并非“空中楼阁”。目前国内化工行业市场上,二氧 化碳售价已达每吨千元人民币以上,保守估计,未来10年内国内碳捕集利用量或超过1000万吨。按照每吨400元-500元的捕集成本测算,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级别。
相关链接: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也被译作碳捕获与埋存、碳收集与储存等)是指将大型发电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法。2012年8月6日,中国首个二氧化碳封存至咸水层项目获重要突破。